國務院5月19日印發《中國制造2025》,公布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*個十年行動綱領。這份中國版的工業4.0規劃,堅持“創新驅動、質量為先、綠色發展、結構優化、人才為本”的基本方針,堅持“市場主導、政府引導,立足當前、著眼長遠,整體推進、重點突破,自主發展、開放合作”的基本原則,通過“三步走”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十大重點領域。其中,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和新一代信息技術、*端裝備、新材料等一起被列為十大重點發展產業領域。
平安觀點:
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被列為《中國制造2025》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文件提出,1)要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、中藥、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,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、抗體藥物、抗體偶聯藥物、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藥物、新型疫苗、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*藥物。2)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,重點發展影像設備、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,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,可穿戴、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。3)實現生物3D打印、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。
生物醫藥和器械領域的《中國制造2025》核心是中國創新我們認為,中國制造的核心是中國創新。創新一直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的關鍵驅動力,在新的發展形勢下,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有了更廣和更新的內涵。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飛速發展和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的傳播,使得新藥研究從新機制和新靶點的化學藥,向生物制藥、疫苗、創新中藥,乃至個性化治*(精 準醫療)不斷延伸。
同時,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,我國醫療器械也從低端設備向外資把控的高性能診療設備,從低技術含量的醫用材料向高技術含量的高值醫用耗材不斷遞進,國產化進程不斷推進;而隨著互聯網與醫藥醫療產業的結合,對可穿戴設備、遠程醫療產品的需求也應運而生。(轉載)